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满、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都能歌善舞。

  时光流转,岁月如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也给了音乐人无尽的灵感。他们深入天山南北,留下了一首首无愧于时代,传唱全国甚至世界的经典歌曲。

  那些镌刻在每个人记忆里的歌词音符,在时光流转中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见证新疆是个好地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有,多少首关于新疆的歌流淌在祖国每一个角落。

  下面我们以新疆民歌、电影金曲、军旅之歌、流行歌曲、简单分类梳理一部分你一定听过的新疆歌曲。

一:新疆民歌

1.1 《达坂城的姑娘》

《达坂城的姑娘》是王洛宾在兰州整理编曲的第一首维吾尔族民歌。也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民歌。1938年,王洛宾所在的抗战剧团组织联欢会,一个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唱了一首简短的维吾尔语歌曲。王洛宾敏锐的音乐神经被触动了,他很快就编配成一首简短流畅的《达坂城的姑娘》。

1.2 《掀起你的盖头来》

《掀起你的盖头来》是王洛宾跟随“西北抗战剧团”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宣传演出时,从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商人那里记录了一首名叫《亚里亚》的新疆民歌,这是一支流传在南疆地区的民歌,王洛宾将这只歌改编之后完成了经久不衰的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1.3 《玛依拉》

《玛依拉》是一首哈萨克族的民歌,由王洛宾采集改编而成。新疆哈萨克族以放牧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玛依拉》这首著名的民歌,表现了这位姑娘开朗活泼、惹人喜爱的性格,也象大多数哈萨克民歌一样。

1.4 《娃哈哈》

新疆儿歌《娃哈哈》改编自维吾尔族民歌,由石夫谱曲填词,潘振声编曲,为无数人留下了快乐的童年回忆,歌曲至今仍被幼儿园、小学作为集体表演的节目。

1.5 《青春舞曲》

《青春舞曲》本是一首新疆短小精悍的歌曲,颇具新疆风格,适合表现奔放、开朗的情绪,很符合新疆维吾尔人的民族特征。1939年,中国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对西部音乐的整理时,搜集到这首新疆民歌,后将它改编成汉语歌曲。原词中“别的那呦呦,别的那呦呦”是十个音节,“别的那”就是维吾尔语“小鸟”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小鸟呦,小鸟呦”,但却只有六个音节,如果按照翻译过来的汉语直接填到曲谱中,既不符合格调的要求,也失去了民歌的味道。 王洛宾灵机一动,把“别的那呦呦”变成这首歌曲的助词衬语,十个音节全都保住了,而且还平添了一种异域风格。

1.6 《亚克西》

《亚克西》是一首新疆民歌,由西部歌王王洛宾作词,曲调旋律是以哈密、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民歌的五声调式为主创作的一首民歌,王洛宾先生在底稿上注明是吐鲁番民歌,也证明了这一点。

1.7 《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是吾布力·托乎提最成功的作品,赵思恩作词,巴哈尔古丽演唱。其中有一句歌词,我记得就是这样: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直到长大后才理解,这首歌写的是多好啊!

1.8 《在银色的月光下》

《在银色的月光下》原来是旧沙皇时代俄罗斯的民歌。苏联革命之后,许多俄国人到新疆定居,又传给当地的民族,这首歌是王洛宾从一名塔塔尔族人处学来的。 一个塔塔尔族青年歌手唱了一首歌,王洛宾记下后进行了改编,定名为 《 在银色的月光下 》 ,署名为塔塔尔族民歌。后来,王洛宾几经考证,确定这首歌应该是俄罗斯族民歌,想要改正时,这首歌己在全国传唱。

1.9 《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是一首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也是中国著名的维吾尔族民歌。经过王洛宾整理改编后,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的《阿拉木汗》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钟爱,不仅在中国流传着,还传到了外国。

1.10 《黑黑的眼睛》

在遥远的伊犁,几乎每一个本地人都会唱《黑黑的眼睛》这首歌,几乎每一次喝酒的时候都要唱这一首歌。

1.11 《半个月亮爬上来》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王洛宾创作歌曲,属于无伴奏合唱。此曲是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因为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

1.12 《打起手鼓唱起歌》

《打起手鼓唱起歌》是一首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歌特色的歌曲。这首歌曲节拍欢快、曲调优美,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动感画卷,表达了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憧憬,流露出了人们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一片豪情。

1.13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又名《都达尔和玛丽亚》,1939年,王洛宾接触到了这首哈萨克族民歌,并开始收集加以润色改编。

二:电影金曲

2.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一首著名插曲,是塔吉克民歌改编而来。影片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讲述了边疆战士和杨排长一起与特务假古兰丹姆斗智斗勇,最终胜利的阿米尔和真古兰丹姆也得以重逢的故事。该片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

2.2 《怀念战友》

《怀念战友》,是由雷振邦作词、谱曲,李世荣原唱的国语歌曲,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1963年发行。直到现在只要听到他的歌曲《怀念战友》,很多人都会热泪盈眶。

2.3 《草原之夜》

时任新疆军区文工团创作员的田歌,被挑选为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作曲,他随之访遍天山南北广袤的垦区,为影片创作插曲《草原之夜》,随着影片的上映,《草原之夜》蜚声中外,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教材,称之为“东方小夜曲”

2.4 《阿凡提之歌》

《阿凡提》的主题曲《阿凡提之歌》也歌唱家克里木演绎,成为一代人最温暖的记忆。1957年克里木去于田县慰问演出,早上7点多在街上看到一群农民,他们扎着腰带,带着瓜皮帽,坐在小毛驴背上,哼着小调慢慢走。他们唱的歌词大意是:干部来到了我们公社,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觉得那个旋律非常好,就记下了谱子,创作了这首歌曲。

2.5 《婚礼之歌》

电影《阿娜尔罕》电影原声插曲《婚礼之歌》

2.6 《阿娜尔汗》

电影《阿娜尔汗》的主题歌就是根据北疆民歌的代表《阿娜尔姑丽》整理、配词而成。强烈的节奏伴着浓郁新疆风情的弦乐引导出高亢、嘹亮的歌声,竹笛宛如上下翻飞的精灵,欢快地穿梭在动人的旋律中,突现了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汗婀娜多姿的舞步。

三:军旅之歌

3.1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创作于1978年,人民音乐家施光南,选用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素材,采用二部曲式,全曲贯穿着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用婉转悠扬的旋律与真挚动人的歌词,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和驻守边防哨卡的克里木的爱情故事,传递出了爱国之情与纯洁爱情交织成的浓浓深情。

3.2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是由新疆伊犁军分区某连队的离退休干部李之金于1962年创作并传唱的军歌。歌曲带有新疆音乐风格,三年后在北京调演时被《红旗》杂志选登,并流传至全国。

3.3 《小白杨》

1983年,诗人梁上泉来到新疆巴尔鲁克山无名高地塔斯堤哨所(小白杨哨所)采风,得知一位锡伯族士兵母亲送儿子白杨树苗以励志的故事,遂谱写了这首歌曲。1985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阎维文献唱了此歌,这首歌就召唤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奔赴边疆、走进军营,小白杨精神也随着歌曲的传唱深植部队官兵心间。

3.4 《新疆好》

1951年,当时为歌剧《白毛女》作曲的著名作曲家刘炽,应王震之邀来新疆采风,并与时任新疆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的马寒冰合作了组歌《边疆战士大合唱》,《新疆好》是其中第三首。

四:流行歌曲

4.1 《红雪莲》

歌曲《红雪莲》原曲来自苏格兰民歌,1992年由新疆音乐人洪启重新填词创作而成,这首歌也成为新疆原创乐坛的开山之作。

4.2《这里是新疆》

《这里是新疆》是新疆歌手安明亮在2001年大学期间创作的一首歌曲,现在是宣传新疆的主打歌曲

4.3 《扎巴依的春天》

《扎巴依的春天》是一首新派“恰克恰”民谣,由新疆著名相声演员王洋演唱,具有浓烈的新疆本土气息,歌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新疆方言土语,风趣幽默,清新励志,而且里面用到很多新疆当地少数民族的乐器。

4.4 《我从新疆来》

《我从新疆来》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 ,最早是由歌手王宏伟歌唱。歌曲大意,是通过特有的维吾尔族民歌手法表达新疆人们的热情。歌词中引用了很多据有新疆特色的物种与场景,来表达新疆人民渴望全国人民去往新疆做客,充分反映新疆人民的热情。

4.5 《2002年的第一场雪》

这首歌创作在2002年的一个深夜,当时正下着大雪,在新疆的冬天其实是非常常见的一个景象。而当刀郎忽然听到同行的朋友中突然蹦了句”这是2002年的第一场雪”,忽然就满是感触的创作出来这首歌曲。

4.6 《二道桥子》

《二道桥子》是由我国著名乌孜别克族主持人、男高音歌唱家夏米力·夏克尔创作并演唱的一首歌曲。该作品旋律有着典型的新疆歌曲韵味,歌词则将乌鲁木齐二道桥的各种风土人情一一描绘,让人心生向往。